习近平的四个研判勾勒“十三五”蓝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26浏览次数:252

     【每日一文】今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谋划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之路,这是举国乃至举世关注的议程。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研究制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作为“十三五”收官年的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的时间节点。“十三五”规划如何制定各项发展目标,也因此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今年两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就“十三五”规划展开不同主题调研并作出指导部署。多位学者分析认为,习近平在这些场合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研判,为我们勾勒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

“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面临的任务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如何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今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7月,习近平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时再次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十三五’时期正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时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认为,立足于“十三五”时期,放眼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在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关键阶段上,能否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既得利益的强大阻力和障碍,把“硬骨头”啃下来,从而在制度变革的探索中获得解放生产力、进入“新常态”、打造升级版的成功,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是否能够在未来如愿跻身发达经济体之林。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认为,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各方利益的深刻调整。只有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向自己开刀,才能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

“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5月,习近平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考察时再次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起飞,但必须持续加油,即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寻求新的主导产业,以使中国经济适应变化了的约束条件,持续地高质量地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调研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指出,这里提到的“探索”包括理论和实践方方面面的探索,其中探索新的政策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经济发展“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还可加上一期,即新的政策探索期。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

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如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习近平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他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生态文明、绿色化发展不仅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思考方向和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节能减排要求更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更高,短时间对企业和经济发展有所影响,但长期来说带来了整个社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同,使得整个社会对绿色经济投资的加快。这个本身也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瑞指出,下一个五年规划,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方面的投入,不仅提出总体性目标,而且要更加注重规划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强制性,一步步地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习近平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习近平在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要坚持“六个必须”。而其中“第一个必须”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要确保居民收入增加,要重视研究适应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曾铮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消费倾向和消费方式,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保健等消费,不断扩大消费领域,推动信贷消费的发展,提高信贷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健全农村保障制度的力度。潘建成认为,财政要在保证民生方面发挥最大作用,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讲,要加大政府支出在社会托底方面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在公共产品支出的力度,加大公共支出在PPP项目落实的引领作用。

(来源:人民网)